,进一步协调彼此看法,说服他们认清主要矛盾,在越南南北分界线问题上不要提过高要求,否则,既不现实,又容易让美国人钻空子。日内瓦会议复会以后,周恩来立即投入紧张的斡旋工作。几天之内,越南和法国终于达成妥协:赵南接受以北纬17度为南北分界线,法国同意在协议中明文规定两年内通过普选统一越南。
越南问题一解决。老挝和柬埔寨问题也很快迎刃而解。
会议发表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美国眼看达成这些协议,无可奈何又不甘心,最后宣布不参加会议的最后宣言。
为其以后侵越留下伏笔,但也把自己完全放在孤立地位,终于在侵越战争中落得个彻底失败。
周恩来和中国代表团在日内瓦为新生的共和国赢得了巨大荣誉。当时日内瓦各报大量报道周恩来,他成为日内瓦最引人注目的人物。对此,莫洛托夫表现出由衷的喜悦。认为周恩来是无产阶级的一个出类拔革的外交家。当一个美国人说莫洛托夫是个“很难对付的毫不妥协的谈判者”时,莫洛托夫指着他鼻子很自豪他说:“如果你认为我们很难对付,那么你等着对付周恩来吧。
那时你才会懂什么叫难对付!”
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人确实懂了点周恩来是如何“难对付”
一名美国记者听到有人说:“从周恩来和他的助手身上。
可以看出中国人的自信,乐观和组织能力,他们具有没有大国架子的大国风度。”这位美回记者听出其中暗含了讽刺美国搞大国霸权,便从鼻子里哼一声说:“在日内瓦是看不到共产党统治下几亿中国人民的悲哀和愁吉的。”
周恩来得知这一情况,指示新闻联络官熊向晖。为外国记者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1952年国庆节》,井出主意说:“把请柬分成两种。一种指名邀请,一种不写名,就放在‘记者之家’,让台湾、越南、南朝鲜以及不便邀请的美国记者自龋放映时用英语通过扩音器做简单说明。”
放映时,全场爆满,有许多人是站着看的。银幕上一个接一个热烈的场面引来全场一阵又一阵热烈掌声和赞叹声。
当地报纸报道说:“当全副武装的中国军队和手捧鲜花的姑娘们,迈着矫健的步伐,跨过日内瓦的银幕时,西方和东方的无冕之王们都情不自禁地一起发出轻轻地赞叹声。”
然而,美国记者却报道说:“我们感觉中国是在槁军国主义。”
“即使个别人这样挑衅,也值得我们注意。”周恩来对熊向晖指示说“这好对付,我们是梅兰芳的大戏,什么角色都有。再给他们放一部梁祝悲剧看看。”
周恩来喜欢看各种民族音乐歌舞剧,尤其喜欢听越剧。
出发时他特意点名让带上国内刚拍出不久的彩色越剧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以便让更多的外国朋友欣赏。
“为了让外国人能看懂,我看把剧名译成英文《梁与祝的悲剧》吧。”熊向晖建议说“再搞个十几页的英文唱词…”“你们不要搞党八股么。”周恩来摇头“不看对象,对牛弹琴。”
熊向晖扑哧一声笑了。
“你笑什么?”